做全实木整木定制十多年,
参与大小装修已记不清多少家,
自己家也装修好几次。
因此可以说,无论作为从业者,还是消费者,我感同身受大家那种“选择困难+焦虑爆棚”的时刻。
今天我们不聊复杂的工艺,就聊聊如何化解装修“焦虑+选择困难症”!
让你纠结、焦虑的原因无非以下4点
1. 装修一窍不通,迷茫~
就像一个从没出过远门的人,让你不开导航去外地某个城市,一开始就陷入懵圈状态。
“要不要找设计师?”“半包全包是啥?”“要买哪些东西?”“去哪买更划算靠谱?”……问题一个接一个,脑子一团乱麻。
说个真事:
之前有个客户,信心满满要自己搞装修,结果水电还没做完,心态就崩了了……
后来跟我说:“原来以为装修就是挑地板选油漆买点家具啥的,谁知道还要懂管线、防水、找平这些东西,工人问我意见时,我都不知道是什么,随他们做又怕质量不行,但自己又不懂……
我的建议:
别死磕自己,要学会借力。
你不需要强迫自己临时抱佛脚,短期内成为半吊子专家……每到一个阶段,就提前抽空看些该阶段的科普视频、逛逛装修论坛,重点记下该阶段常见坑点就行。
如果不想费心,找对人很关键!
真心推荐你找个靠谱设计师或项目经理,多花点钱也值。好设计师不光能帮你规划空间,还能帮你盯工程、推荐施工队,少走好多弯路!深有体会。
2. 完美主义,总怕装不好!
很多人都渴望一个“完美家”,但太追求完美反而会累死自己。
方案改了又改、材料比了又比,一个很小的细节选择都让你焦虑的半夜睡不着、工期拖得老长,人都憔悴了……
说白了,就是心里怕选错、后悔,老觉得有“100分答案”,……可这世界上哪有什么完美啊,任何事都是权衡和妥协的结果!
装修就是在预算、时间、实用和美观之间找平衡,做取舍是常态,完全犯不着放大选择的严重性,因为真的没什么大不了。
我的建议
抓住重点,放过小事。
确定你最在意的两三样(比如环保、耐用、收纳),这些地方多花心思,其他别太纠结。记住:家是给人住的,不是样板间。
看整体,别死抠无伤大雅细节,住进后,你压根注意不到它。
有些细节单独看很较真,放进整体根本注意不到,别为了一块瓷砖的花纹纠结三天。
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。
有经验的设计师或厂家能给你很多实用建议,比如哪些材料适合你家户型,哪些设计是中看不中用。千万别自嗨式装修!
﹉
3.选择太多,网上说法乱七八糟,该信谁?
逛个建材市场,同款产品有几百个品牌;打开手机,各种测评、攻略、吐槽满天飞……结果越看越懵。
“有人说岩板好,有人说石英石实用!”
“这家说要多装插座,那家说装多了浪费!”
“有人说避坑某家装修公司,但你刚在他家交了定金”
……
我的建议:
亲自下场调查,学会筛选信息。
多关注那些专注装修行业多年的博主,重点看产品真实用户反馈(小心水军),特别是长期使用后的评价。
比如找我们这种整木定制,要重点看工厂资质、案例,和你家类似户型装过的业主聊聊天。
盯住核心指标。
比如挑板材,关键是环保等级、稳定性和质感;挑五金,得看顺滑度、耐腐蚀性和品牌,……别被花里胡哨的广告忽悠了,会讲故事没用。
4. 家里人意见不统一,到底听谁的?
装修很少是一个人的事。
夫妻口味不同、父母非要插手、孩子也有想法……搞得装修变成家庭辩论大赛。
“我要简约风,老公偏要中式”、“爸妈说沙发必须红的吉利”、“孩子想要星空房”……怎么办?
我的建议:
提前开家庭会议。
开工前一家人坐下来聊,每个人说说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,哪些必须满足,哪些可以让步?定好出现分歧时怎么拍板,是投票,还是谁主导谁决定?
各自决定自己的地盘。
在公区保持整体风格协调的前提下,允许每个人在自己的私人空间(比如卧室、书房)实现个性化。
用事实说服,别吵吵。
有时候争执是因为信息不对称,比如家人坚持某个设计,可以找些实际案例、使用体验或成本数据来理性讨论,避免吵上头。
﹉
装修的本质是什么?
很多人埋头装修,却不知道装修到底装的什么?该装成什么样?
有的人装的是流行,什么流行就往自己家填,尽管很快会过气;
有人装的是面子,各种高端材质尽情堆,却看不出一丝温馨、内涵;
有人装的是宿舍,能住就行;
有的人装的别人家,别人怎么装就照搬照抄,千篇一律,丢在网上都不知道谁是谁家;
……
装修的本质,是为一家人打造一个能迎合彼此喜好,看着顺眼、住着舒服、健康温馨的居住环境。
它不是样板间,不需要多么花哨的设计,多么酷的材料,更不必一味追流行……核心是人,而不是建筑材料、设计的堆砌。
﹉
结语
装修纠结很正常,关键是别让它逼疯你。
想清楚自己最想要什么,做点必要功课,找专业的人帮忙,重要的事情不妥协,小事情随它去。
装修的意义不在于完美,而在于把房子变成家人都喜欢的样子。
以上。
我是厂长,一个做了14年全实木定制的家居人。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所有热爱生活的业主,打造舒适、健康的居家环境。
(PS:如果你对整木定制、柜子设计有啥问题,欢迎留言评论,有空必回!)
作者:厂长。家居从业者。
天金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